NEWS CENTER
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,国家重磅推出空域管理改革新举措——全面放开600米以下空域管制。这一政策突破犹如打开"空中高速公路",为蓄势待发的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,一个万亿级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。
当科技与政策的双引擎轰鸣启动,一片崭新的经济版图正在天空下展开 ——低空经济,这个以民用有人 / 无人驾驶航空器为核心,覆盖载人、载货及多元作业场景的综合性经济形态,正从概念走向现实。
从产业架构看,它涵盖四大核心板块:
制造层:航空器研发与制造,筑牢产业根基;
应用层:载人飞行、物流配送、农业植保等场景落地;
保障层:空域管理、导航通信、气象服务等技术支撑;
服务层:金融保险、教育培训、维修保养等配套体系。
跨产业渗透更是亮点:农业中无人机植保效率提升 5 倍,工业里航空材料推动制造业升级,服务业中低空旅游开启 “上帝视角” 体验…… 低空经济正成为串联三次产业的 “空中纽带”。
曾几何时,600 米以下空域犹如 “禁飞区”,繁琐的审批流程让无人机物流、低空旅游等业态举步维艰。但随着国家《空域基础分类方法》落地,这一局面彻底改写 ——600 米以下适飞空域管理权下放合肥、杭州、深圳等 6 大城市,标志着我国空域管理从 “全国统管” 迈向 “地方灵活自治”。
政策特点鲜明:
阶梯式开放:先在试点城市探索 300 米、120 米以下空域管理经验,如深圳 2025 年目标实现 120 米以下适飞空域占比超 75%;
分类施策:针对不同高度空域制定差异化规则,平衡安全与效率;
军地民协同:建立空域划设、审批、监管 “三位一体” 协作机制,破解 “多头管理” 难题。
三、发展现状:数据见证 “空中经济” 爆发式增长
市场规模飙升:
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 5059.5 亿元,信通院预测 2030 年突破 2 万亿,2035 年达 5.1 万亿,年复合增长率超 20%;
物流、农业、旅游成 “三驾马车”:低空物流 2025 年规模预计破千亿,农业无人机服务农田超 10 亿亩,低空旅游年市场规模近 60 亿元。
区域标杆崛起:
深圳:全国首个无人机全空域开放试点,300 米以下免审批飞行,顺丰 “空中物流走廊” 规划 2025 年开通 100 条货运航线;
苏州: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,集聚研发、制造、运营全产业链;
成都: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,推动 “低空 + 文旅 / 物流 / 应急” 多元场景落地。
四、三大机遇:技术、需求、政策点燃增长引擎
技术创新催生 “空中革命”:
eVTOL 飞行器:小鹏汇天订单超 2000 台,融合新能源汽车技术降本,多旋翼、复合翼、倾转旋翼三大路线满足短途通勤、跨城运输需求;
无人机升级:顺丰 FH-98 大型无人机载重 1.5 吨、航程 1200 公里,深圳 “黄金珠宝航线” 12 分钟飞完 12.6 公里;
智能支撑:5G 低时延通信、高精度导航、AI 飞行规划,让飞行器 “耳聪目明”。
市场需求倒逼业态创新:
交通领域:深圳 “空中的士” 将机场通勤时间压缩至 18 分钟,比地面交通快 80%;
应急救援:无人机灾区物资运输、灾区测绘成 “空中生命线”;
消费升级:直升机夜游城市、热气球观光成旅游新宠。
政策护航构建发展沃土:
国家发改委设立 “低空经济发展司”,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 “低空经济”;
地方政府发力:安徽、湖南成立低空经济国资平台,山东威海获 8 亿元专项债建设低空产业园;
标准体系完善:全国企业参与制定超 1.3 万条低空经济标准,产业规范化加速。
尽管前景光明,低空经济仍面临三大挑战:
安全监管:无人机 “黑飞”、数据安全等风险需构建 5G + 物联网全域监控网络;
基建短板:起降场不足、偏远地区信号盲区待解,需引入 PPP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;
人才缺口:推动高校设立 “低空经济” 相关专业,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。
产业融合深化:低空交通与地铁、公交无缝衔接,无人机参与智慧城市管理(环境监测、交通疏导),医疗物流、航空科普等跨界场景涌现;
全球化征程:亿航智能斩获沙特 200 架 eVTOL 订单,中国企业加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探索跨境低空航线;
绿色转型加速:氢动力无人机续航突破 1000 公里,电动飞行器成主流,推动 “零碳空中经济”。
当 600 米以下空域化作 “空中高速公路”,低空经济已从 “政策蓝图” 变为 “现实画卷”。随着技术迭代、需求爆发、基建完善,这片万亿级新蓝海正等待更多探索者扬帆起航。未来,我们不仅将拥有 “会飞的出租车”“空中快递员”,更将见证一个 “立体互联、绿色智能” 的新经济时代加速到来。
┄┄欢迎咨询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┄┄
Copyright © 2020 挚飞全球(深圳)无人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79143号 挚飞无人机培训学院